1.篮球的起源,有什么规则?

2.16年NBA生涯的韦德,为什么球员总薪资还不如13年的波什?

3.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4.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几条比

5.篮球的起源

篮球的起源,有什么规则?

nba篮球运动员詹姆斯-篮球运动员走光詹姆士

一、起源: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rield)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JamesNaismith)博士发明的。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10英尺(3.05米),把球向篮内投掷,按投中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才逐渐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

二、规则:每场比赛分为4节,每节10分钟(每节最后两分钟停表),1、2节,3、4节之间休息3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若40分钟内战平,则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为5分钟(后2分钟停表),加时赛如果还没分出胜负则继续加时5分钟,直至分出胜负。比赛中换人次数无限制,队员在比赛中犯规达到5次则被罚下场。一方在一节比赛中累计犯规达到4次,若再犯规由对方罚球两次。双方各有上半场2次、下半场3次加时赛3次暂停,每次时长2分钟。

因技术原因,比赛不设二十四秒违例,但一方如果进攻时间过长仍不出手,裁判有权判进攻犯规。设五秒违例,具体时间由裁判掌握。比赛第一节由裁判员在中圈执行跳球开始,其他节次和决胜期按球权的交替拥有进行比赛。对于未提及的,以国际篮联规则为依据。

  每场比赛设一名裁判。

篮球比赛细则:比赛前:

 1、参赛队统一队服,并印上号码。

 2、每队至少准备一个篮球/足球,经两队协商后确定比赛用球。

 3、由体育部人员负责借计分牌。

 4、运动员在比赛前十分钟到工作台签到(名字和号码)。

 5、若发现有球队请外援或迟到15分钟以上,则以0:20/0:3告负。

比赛中:

1、技术台工作人员做好比赛中球员的得分,犯规次数记录,并由球队一方出人翻记分牌。

2、裁判员公正地执法比赛,妥善及时的处理场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事件。

3、球员必须尊重裁判,凡是出现不尊重裁判的行为或语言则取消该队的参赛资格,并取消球队之前的比赛成绩。

4、在比赛期间,球员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比赛。

5、饮用水由学生会提供。

比赛后:

各队负责人签字确认比赛结果。

篮足球冠军队与赞助公司友谊赛规则与上述规则相同,比赛时间在篮足球决赛后视双方时间而定。

16年NBA生涯的韦德,为什么球员总薪资还不如13年的波什?

其实这一切和热火总裁“神算子”莱利有着很大的关系。在NBA职业生涯的早中期,韦德和波什的薪资水平基本上差不多,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在2014年的时候一切开始发生了改变,因为热火管理层开出的两份不同金额的续约合同,所以波什在薪资上彻底甩开了韦德。

美职篮NBA是篮球运动员的神殿,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全球最好的篮球运动员,另一方面,这里是世界上工资最高的体育联赛之一。盘点NBA众多球员的历史薪资,韦德薪资总额韦德收入不及90后状元,令人唏嘘。德怀恩·韦德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前美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现为篮球评论员和节目制作人。 他曾经效力过NBA球队迈阿密热火、芝加哥公牛和克利夫兰骑士,是热火队得分、助攻等诸多方面的历史领袖,堪称热火队史第一人。他擅长欧洲步,突破犀利,喜欢背身单打,年轻时是NBA联盟中运球过人速度最快的球员之一。斯·波什,出生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前美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司职大前锋,曾效力于猛龙、热火队, 绰号“龙王”。 在2003年NBA选秀中,波什第1轮第4顺位被猛龙队选中。转会热火队后,与詹姆斯和韦德联手组成了“三巨头”。球场上极具感染力的怒吼是他的标志,他的职业生涯中夺得2次NBA总冠军,并且11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连续3次夺得NBA投篮之星大赛冠军,2019年3月27日之后他因脑血栓疾病宣布退役。

波什、韦德在詹姆士选择离开回归骑士队后也是双双跳出球员合同,而之后热火管理层也是给波什提供了5年1.18亿的顶薪合同。热火管理层很看重波什,即使是在波什因为伤病原因没有完整打完整个赛季的情况下,依旧给了波什签约的薪资数目。但是管理层在与韦德之间似乎就存在着众多矛盾,在谈预约合同时,莱利并不打算开很高的顶薪给韦德,经过不断谈判之后管理层也才只是给出了2年3500万的续约合同。于是在个人生涯薪资上,韦德已经是远远落后于波什,这最终也是导致有着16年的NBA生涯的韦德的NBA总薪资不如有着13年的NBA生涯的波什的重要原因。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在寒冷的冬季,缺乏室内进行体育活动的球类竞赛项目。奈史密斯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 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是桃篮和球,遂取名为篮球。1883年铁质球篮取代了桃篮并挂上了线网。1895年篮筐开始固定在4×6英尺的篮板上并逐渐深入场内,到1913年将篮网剪开,形成了近似现代的篮板和球篮。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1932年,刚诞生的国际篮联以美国大学使用的篮球规则为基础,制定了第一份世界统一的竞赛规则。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场地设备得到改进和完善,规则也不断地增删和变化,现行规则计有61条和57个手势图。

篮球运动诞生后,传播很快。1892年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1893年传入法国,1895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和波斯(今伊朗),1905年传入俄国。1904年美国青年会男子篮球队在第三届奥运会上进行了表演,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篮联)。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0年和195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篮和女篮锦标赛。1948年起,在许多国家的少年儿童中开始出现小篮球活动,受到国际篮联的重视,于1968年成立了“国际小篮球委员会”。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又增加了女子篮球比赛。

30年代以前的篮球运动处于传播和推广时期,技术和战术尚处于初级阶段。3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从1936年至1948年间,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进入50年代,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观和发展高度,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在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出现了身高2m以上的高大队员。他们在高空争夺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但此时的高大队员灵活性差,技术单调,篮下打硬攻,因而战术呆板,使比赛速度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国际篮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扩大限制区,增加了30s和干扰球规则。

60年代是高度、技术和速度同步发展时期,各国在重视发展高度的同时,加强了高大队员技术和灵活性的训练。有些强队,如巴西队,尽管身高相对矮些,但他们以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和娴熟的技术,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特长,在1963年第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夺取冠军,震动了世界篮坛。60年代中期,美国迪安·史密斯提出攻守平衡的理论,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进攻和防守的均衡发展,特别是防守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防守不再是消极的,在防守的选位上改变了过去“以人为主”、“以区域为主”的观念,而是“以球为主”,使防守具有集体性、积极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70年代是高度、技术、速度相结合、相统一并持续发展的阶段,世界强队的身高增长到惊人的程度。参加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队员,身高2m以上的,多达48人。前苏联队平均身高2.O2m,前南斯拉夫队平均身高1.99m,美国队平均身高1.98m。这些高大队员既有高度,又有速度,能里能外,技术全面,充分体现了“大个队员小个化”的特点。70年代的篮球运动把高度、技术、速度、身体、意志、战术诸多因素融为一体,在比赛中展开高速度、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快攻成为各队进攻中首先采用的锐利武器。高空优势体现在篮下的争夺,篮板球的争抢在篮圈水平面之上,投篮技术中出现了空中换手投篮,各种单、双手扣篮。高超的技巧表现在传球、运球动作熟练,运用自如。投篮命中率高达50%以上,比分迅速提高,和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部59场比赛中,有30场一个队得分超过100分。

80年代篮球运动是在高水平上的全面对抗,女子向男子化方向发展。其表现为高度与速度齐备,进攻、防守、篮板球三者并重,身体、智力、斗志和技术结合统一,技术全面而有特长突出的明星队员在队内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年制定了几条比

最早的篮球规则是由篮球运动的创始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于1892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

1.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抢、打球,但绝对不能用拳头击球。

3.球员不能带球走。

4.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用头顶球、脚踢球。

5.不允许球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来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被强行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后才能重新上场参加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球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且不允许替补。

6.用拳击球就是违反第3条和第4条规则。

7.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就要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犯规。

8.如果防守者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入篮内并停留在篮里就算中篮。如果球停在篮筐上,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篮筐,也算命中一球。

9.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接触球者扔进场内。若有争论,裁判员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允许5秒钟,如果超过5秒钟,球判给对方。

10.主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有权吹犯规,不过,裁判如果包庇哪队,就会撤销执照。当某队连续3次犯规,他将通知副裁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副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可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计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承担通常裁判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12.比赛在两个20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5分钟。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平局,经双方队长的同意,比赛可延至再命中一球为止。

篮球的起源

篮球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创造了篮球这个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当时,他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任教。受命创造一项体育运动使青年学生学习,他最初被要求“有趣、并不简单、冬天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詹姆士奈史密斯最终在美国创造出篮球这一项运动。

詹姆士奈史密斯创造篮球运动的灵感来与源于美式足球和英式足球。由于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玩将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并博采足球、曲棍球等其他球类项目的特点,创编了篮球游戏。

最初篮球游戏

当时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比赛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分别站在球场的两端,在裁判员向球场中央抛球后,双方队员立即冲进场内抢球,并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篮筐。因为桃筐是有底的,球投中以后就留在篮子里,人必须登上专设的才能将球从篮筐里取出。

随着场地设施的不断改进,篮筐取消了筐底,并改用铁圈代替桃篮,用木板制成篮板代替铁丝挡网,场地增设了中线、中圈和罚球线,比赛改由中场跳球开始。与此同时,场上比赛队员也通常改为每队5人,开始有后卫、守卫、中锋、前锋、留守等位置之分。

此外,奈史密斯制订了一个不太完善的竞赛规则,共13个条款,其中规定不允许带球跑、抱人、推人、绊人、打人等。这大大提高了篮球游戏的趣味性,并且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参加这一游戏,从而使篮球运动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国。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并且2002年姚明以状元的身份入选NBA,开启了中国篮球新的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