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星中谁的肌肉最发达最好看?中国的

2.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2024年有哪些专业

3.武汉体育学院学费

4.成都树德中学的办学条件

明星中谁的肌肉最发达最好看?中国的

中国健美国家队队员-中国健身健美国家队

刘兴刚

身高1.73米

体重(目前)赛季95kg 非赛季110kg

籍贯 辽宁

1999年,杨敬民到浙江义乌,挑选当时已经被杨敬民选中的红日健身俱乐部总教练朱清民。

刘兴刚得知杨敬民要来的消息,很早就在健身房门前等候。当时他的体型较胖,也没有参加过任

何比赛。当时杨敬民与深圳美洲健身会和深圳乘长风俱乐部合作并担任技术顾问。同时承担培养

中国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健美运动员的任务。1999年12月,刘兴刚、刑晓杰、仲鑫三人被杨敬民选

当时的刘兴刚对健美的认识尚浅 全身并不是特别的协调 对小肌肉群的锻炼程度不够 其中

小臂很薄弱,特别是腹外斜肌、腹肌、侧腰肌相当薄弱,略显腰长。训练动作也不到位,只是盲

目的大重量,训练过程中很能吃苦,力量大。针对他的身体上的不足和训练过程中的误区,进行

了全方位的改进。如:刘兴刚走路含胸、走路晃动严重。造成小腿和大腿脂肪过多,大小腿内侧

及腰腹肌肉弱。由于他从未参加过任何比赛,也不会比赛规定动作,更不用说进退场自然站立等

比赛细节了。在训练中,对二头肌、背肌、腿部、腰腹等训练动作重新进行了改进和体态的矫正

。2000年7月入选国家队,参加香港亚洲健美锦标赛,获得85公斤级第三名。同年获得安徽全国锦

标赛85公斤级冠军和全场冠军。2002年获得85公斤级全国冠军。2002年,入选国家队,在北京青

鸟集训,备战韩国釜山亚运会。2003年包头,夺得85公斤级全国冠军。多年来,杨敬民不断的对

他进行指导。2006年,小刚在哈尔滨全国锦标赛获得90公斤级以上冠军和全场冠军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2024年有哪些专业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招生专业: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

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

该专业为高档体育健身场所培养教练员、裁判员、体育运动指导员;为高级康体娱乐部门培养初中级服务管理人员。除完成职业高中文化课程外,主要专业课有: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场馆健身设施常识、体育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中医保健按摩等。考取教练员、裁判员、体育运动指导员等专业证书。采取订单式培养。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各大场馆急需体育运动服务管理人才和全民对康体健身需求的增长,此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亦可考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运动休闲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培养具有运动休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业、运动休闲服务业和健身指导等工作,能够从事运动休闲研究、体育旅游与开发、运动休闲产品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体育社会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管理学、运动休闲、体育心理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素质拓展训练、健美操、羽毛球、篮球等。

体育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场所,从事一般运动项目技能和健身方法的传授与指导、群众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简介

徐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含徐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和徐州市体育中学)是1987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和体育技能型专业人才,融运动训练、教育教学、体育科研为一体,是徐州市竞技体育的龙头单位和业余训练的最高阶段。学校承担了篮球、足球、乒乓球、举重、摔跤、柔道、击剑7个奥运项目的训练任务,并承担着全市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文化教学任务。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向国家队输送47名、省级运动队输送400余名优秀运动员,并向各类大学输送近500名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奥运会金银牌得主闫森、杨影、孙晋、黄海洋;乒乓球世界冠军许昕;摔跤世界冠军秦晓庆;男篮国手宫鲁鸣、胡卫东;女足门将张艳茹;男足新秀孙可;击剑新秀李菲、孙伟;乒乓球新星赵岩、张蔷等一批著名运动员均出自学校。学校已经成为徐州市的名片。

人想要获得透彻是不容易的,很多的生活琐事会压垮你的斗志,所以学生要多读一些名人的传记,多了解下别人是如何处理困难和逆境的,这样你在学习中也更有动力,至少不会因为小的问题而放弃自己的学业。

武汉体育学院学费

院校专业: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 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坐落在秀丽的东湖之滨,依山傍水,校园环境优美,场馆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文化底蕴浓郁,办学特色鲜明。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校训,坚持“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2018年入选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占地面积 1820.6亩,分东湖(卓刀泉)校区、藏龙岛校区、武当山校区和东湖高新区(豹澥)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本科生116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100余人,留学生38人)。举办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教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医学等 8个学科门类。体育学一级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获评“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智能体育与产业发展” “运动与脑科学” “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新闻传播学”4个学科(群)获批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 2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获批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4个湖北省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学院入选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国家体育总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30门;获批1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 1960年,是全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等学科方向授权点,拥有体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音乐与舞蹈学、特种医学和工商管理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建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较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教练员中具有高级职称占比 55%。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练员,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和人才项目71人次。,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 10个。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20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与8项;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其中二等奖9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入选期刊、四大核心期刊方阵期刊;《体育教育学刊》为湖北省优秀期刊。,学校竞技体育办学特色突出。 1980年,按照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关于高等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规划,成立附属竞技体育学校。2003年,组建竞技体育学院,现开设有赛艇、皮划艇、蹼泳等水上项目,摔跤、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重竞技项目和田径、体操等项目,拥有学生运动员450余人,教练员44人,其中国家级教练员12人,70多人次曾在国家队执教,多名教练员和运动员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国家体育运动一级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学生张香花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赛艇项目1枚银牌和1枚铜牌,结束了中国划船项目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开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奥运会上夺取奖牌的先河。1988年以来,所培养的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共获得金牌155枚,银牌41枚,铜牌43枚;亚洲三大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获金牌98枚,银牌19枚,铜牌21枚。全国三大赛(全运会、锦标赛、冠军赛)获得金牌525枚、银牌211枚、铜牌204枚,培养和输送了张香花、杨威、程菲、吕会会、管晨辰等一大批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为国争光、为省添彩的优秀学生运动员和竞技体育复合型人才,为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获批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 3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高校、体育教育科研机构和世界知名体育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竞技体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合作。建有亚洲体操培训中心和国际体操联合会授牌成立的国际体操学院、中国水上运动学院、中国铁人三项学院、中国拳击学院、中国健美健身学院。积极开展同国(境)外学校联合办学项目,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6个,在校学生300余人。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丹麦、新西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开展学生短期实习实训合作。2014年,学校获批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院校,现有各类长短期在校留学生近100人。学校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行业体协和企业在科技服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对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深化体教融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奋力开启中国前列、世界一流应用研究型体育大学建设新征程。

其他信息:

体育装备工程 是 体育装备工程专业是一个体育科学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力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而开设的新专业。主要培养兼具体育科学及工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发、设计能力,能在体育用品制造、市场营销领域及研究机构等从事体育运动装备的研究、设计、开发、评定、营销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装备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体育科学和工学基础理论,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电子电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知识,能从事体育装备设计制造的体育装备工程技术人才和运动监控评价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高级语言、人体工程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等。 就业方向:体育装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少部分从事体育用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评定等工作。

成都树德中学的办学条件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四川省特级教师16名,成都市特级教师4名,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名,成都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2名,5人入选成都市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11名,成都市优秀教师22名,成都市教坛新秀5名,高级教师286名,一级教师332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70多人。

四川省特级教师(16名):刘联文、李桃、李勇、陈吉萍、李家煜、何建明、习辉、程学琴、郭子其、张晓华、邓文光、李丹、张宁、魏康华、袁学民、蔡六四 高考成绩 1995-2013年,学校共有15名学生获省市高、中考第一名;2011年、2013年重点大学、本科两项上线率位居四川省、成都市第一;2012年分别位居第二、第一。

2014年高考,学校三校区一本上线1422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上线2034人,居全市第一。宁夏校区理科一本上线474人,上线比例88.6%,二本上线527人,上线比例98.5%。 学科竞赛 2014年中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学生获中国一等奖4项、中国二等奖9项、中国三等奖7项。

2013年西部高校ACM大赛中,该校学生获两枚银牌,并获得一席亚太地区大学生ACM决赛参赛资格。 素质成绩 2010-2013年成都树德中学获奖情况级别获奖名称颁奖单位时间国家级34 个第11届中国中学生国际象棋(高中棋士组)团体第三名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10.72010年“浩沙杯”中国学生健美操比赛五级组第一名中国体育总局、健美操协会2010.12母亲颂第十九届国际少年儿童书法大赛陈维奕获金奖中国美术教育委员会2011.6母亲颂第二十六届国际少年儿童书法大赛陈维奕获金奖中国美术教育委员会2013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双打第五名;男子单打第九名;女子团体第九名;女子双打第九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羽毛球协会2011.8浩沙杯第十届中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吴之静获一等奖国家体育局2011.122012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国际象棋比赛:高中总团体第二;高中棋士组团体第二;女子棋士组第二、第三名  教育部中学生体协2012.72012首届辽源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暨琵琶演奏国际大赛:民乐团高三刘健宇和高二李欣遥获合奏重奏组一等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12.72012年“阳光体育”中国体育传统项目羽毛球比赛:团体总分第三;混双第一;男单第二;男双第二;女双第四;女单第五;第六;树德羽毛球队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队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司、教育部体卫艺术教育司2012.82012年中韩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少年组黄锦熠获金奖大韩异国韩中文办、国际文教育2012.92012年中国国际象棋国家二队选拔赛:获第二名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12.11际青少年艺术节选拔活动少年B组李欣遥获一等奖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12.12中国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选拔活动少年B组李欣遥获一等奖中国教育委员会2013.12013中国国际象棋青年冠军赛和中国国际象棋少年冠军赛:女子组第四名,男女组第五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13.22013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在80个参赛队中获25名;B组(非国家队)排名12名。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13.7中国中学生国际象棋比赛,高中组总团体第二名、棋士组团体第二名、等级组团体第二名;任肖依获女子冠军中国国际象棋协会2013.8省级58个2010年四川省中学生羽毛球比赛:高中男团第一,女团第一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四川省羽毛球协会2010.4“浩沙杯”大众健美操四川分赛区比赛:获五级组一等奖;六级组一等奖中国健美操协会20102010年中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四川省赛区第一名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10.12四川省棋类锦标赛暨四川省青少年棋类锦标赛:国际象棋团体第一;围棋团体第二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棋类协会2011.12011年四川省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省第二名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11.2四川省第十一届青少年篮球比赛:省第二名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11.22011年四川省中学生羽毛球比赛: 高中男团第一,女团第一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 四川省羽毛球协会2011.3四川省2011首届管乐比赛彭茂原获金奖四川省首届管乐比赛组委会2011.4浩沙杯第十届中国万人健美操大赛吴之静获四川赛区一等奖四川省健美操协会2011.102012年四川省棋类锦标赛:国际象棋第一四川省棋类协会2012.12012年四川省中学生第十二届篮球联赛:省第二名四川省教育厅艺体卫处2012.12012年四川省中学生羽毛球比赛:高中男团第一, 女团第一;混双B组第一;男单A组第一、第二; 男单B组第一;男单D组第一、第二;男双A组第二; 男双B组第三;男双C组第一;女单第一、第二。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教厅2012.42012四川青少年棋类锦标赛,围棋18岁组彭敬文获男子第一名四川省棋类协会2012.4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德阳赛蒋霁琬获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局2012.062012年四川省青少年棋类比赛:杨秋怡获围棋女子第一;邓浩霖男子国际跳棋第一;胡心怡获女子国际跳棋第二。四川省棋类协会2012.08四川省第十三届艺术中胡刘俗宇获一等奖成都市教育局2012.08四川省第十三届艺术琵琶杨露婕获一等奖成都市教育局2012.08四川省第十三届艺术二胡李蔚菡一等奖成都市教育局2012.082012年中国全民健身操(四川省分站赛):省一等奖中国健美操协会、四川省健美操协会2012.08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省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2012.082012-2013年度中国高中篮球联赛:省第二名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12.122013年四川省中学生男子篮球联赛:省第一名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2013.1四川省棋类锦标赛比赛:杜繁获国际跳棋男子第二名;胡心怡获国际跳棋女子第三名四川省棋类协会2013.1第十三届四川省学生羽毛球锦标赛: 高中组:  男子团体第一名 赵样、苏策成、王凌、郑钰斌;  女子团体第二名 王珏玺、何红竺、刘嘉诺、葛琬铢;  男子单打第一名 苏策成,第二名 王凌;  男子双打第三名 苏策成、王凌;  女子单打第一名 王珏玺;  女子双打第一名 王珏玺、何红竺;  混合双打第二名 赵样、何红竺四川省学生体育艺术协会 四川省羽毛球协会2013.3四川省青少年棋类锦标赛:国际象棋:叶述豪获男子第一;国际象棋:何逸豪获男子第二;国际象棋:江一获男子第三。中国象棋:陈留获男子第一。围棋:彭敬文获男子第一。四川省棋类协会2013.5四川省第九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德阳赛蒋霁琬获声乐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局2013.6四川省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赛,杨文翼、章瀚、温翔铎分别包揽了一、二、三名。四川省棋类协会2013.8(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成都树德中学官网)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出版专著年均5本以上,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文章每年有100篇左右。

2015年3月,该校教师罗琴在成都市初中英语教学展评活动中获说课大赛一等奖。

2014年11月,李家煜名师工作室成员肖兴佳在四川省高中中青年数学教师赛课中获省一等奖。 校徽含义:成都树德中学校徽外圈以学校中英文名标注,标志中间为“树德”变形的象形文字,古朴不失庄重,是校训“树德广才”的生动体。

《树德中学校歌》  润物春风,滋苗时雨,融融锦水蜀山芙蓉郭西,吟庭弦诵,意气风发少年

团结友善,勤劳果敢,广才成德为先

泛海航天,创新精进,韶光莫任等闲

振兴中华,服务人群,树德儿女炬火煌煌相递传

振兴中华,服务人群,树德儿女炬火煌煌相递传 忠、勇、勤

忠: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忠于科学  

勇:勇于负责、勇于求胜、勇于创新

勤:勤于学习、勤于写作、勤于修身 树德广才

含义:树德树人、广才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