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篮球季后赛规则-阿根廷篮球2021
1.介绍一下吉诺比利
2.求阿根廷篮球队第13号的资料
3.为什么NBA有些球员拒绝为国效力
4.西班牙大胜阿根廷夺男篮世界杯冠军,世界篮球的美国时代结束了吗?
5.裁判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这是什么逻辑?
介绍一下吉诺比利
马努·吉诺比利(1977年7月28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兰卡港(Bahia Blanca, Argentina),阿根廷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得分后卫,效力于NBA圣安东尼奥马刺队。
进攻效率
联盟顶级的突破能力,第一步不是非常快,但是能依靠多变的节奏和队友掩护找到很好的切入路线,上篮手感全联盟无出其右者,经常有匪夷所思的上篮表演,极具观赏性。突破中的视野和传球能力也有相当水准,在蒂姆-邓肯下场后经常通过突分组织全队进攻。
外线3分能力在进入NBA后持续进步,04-05赛季达到常规赛37.6%,季后赛39.2%的射手水准,3分出手主要通过OPENSHOT(没人看管的投篮)的形式,类似于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旱地拔葱式的出手基本没有。相比他超人的突破,他的中投能力为人所诟病,基本没有CATCH&SHOT(接球就投)能力,也鲜见持球突破急停跳投的中投出手。
在团队进攻方面表现完美,良好的大局观和对球的判断意识,经常能在内线肉墙中博到前场篮板,不瞎打乱打,知道自己的任务和定位,能很好的完成对蒂姆-邓肯的低位进攻和外线射手的帮助。
心理素质非常好,罚球是马刺队中最准的球员之一,并且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在攻守两端发挥重要作用,屡屡上演绝杀好戏。
防守能力
拥有灵活的步伐、敏锐的判断和无可挑剔的球场态度。刚进联盟时喜欢式防守,由于建立在突出的抢断能力上,因此防守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渐渐改掉了这种防守习惯,向布鲁斯-鲍文的贴身防守的防守方式靠拢。在面对身体条件一般的对位者表现出色,但是受制于身体对抗能力,在防守高大力量型外线的时候有些吃力(例如蚱蜢的PP+RD组合)。团队防守一流,懂得如何利用对友的力量完成防守;轮转换位能力强,在利用内线压缩对手突破上有很高造诣。
身体素质
完美的身体柔韧性,比赛中经常进行动作夸张的上篮表演;弹跳即使与黑人相比也属上乘;速度中上;标准的得分后卫身高,不是很强壮,但是对抗能力却不像他的强壮程度说表现出来的水平。体力情况波动较大,常规赛平均只有30分钟的上场时间,但是在季后赛上升到36分钟。没有大的伤病史,但是由于过于搏命的打法导致有几处小伤。
自身潜力
年龄是最大的问题,但鉴于他进入联盟以后的持续进步势头(3分和防守的提升),不敢说他就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而他即使保持这样的现状,也是联盟最好的得分后卫之一。
篮球智商
表演能力博取裁判同情的能力和造犯规的能力继承了阿根廷人的传统,在不影响球队的同时又能为球队争取更多的利益,是对手们最痛恨的人,却也是教练最喜欢的人。当今国际篮坛成就最高的人,奥运会NBA冠军得主,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获得过世锦赛冠军。
他是一名非常有奉献精神的球员,以他的水准在任何球队绝对不会拿仅仅800多万美元的年薪,即使是最高的08年也才刚满900万。10赛季他的表现依然十分的稳定和优秀,10年夏季他的合同到期后,马刺又在2010年4月8号和他签了3年3894万的合同。这个也算是对他优异表现的一种肯定和奖赏!
在球队为了球队战绩而牺牲数据,他实是一名非常低调的球员,在5年的NBA经历仅入选了一次NBA明星阵容。太阳队著名教练德安东尼对他的评价是:如果按实力评比全明星阵容他早已多次入选了。
———————————————————————————————————————————
不能说可惜 只能说生不逢时啊
求阿根廷篮球队第13号的资料
名字:安德烈斯·诺西奥尼 / Andres Nocioni / 5
位置: 小前锋
身高: 2.01米 / 6尺7
体重: 102公斤 /225 磅
生日: 1979-11-30
球队: 芝加哥公牛
选秀: 非选秀
学校:
国籍: 阿根廷
本赛季工资: 800万美元
合同情况: 5年 3750万,2007/7/17签,2012夏到期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诺西奥尼携手现马刺球员吉诺比利和奥博托一起帮助阿根廷男篮获得冠军。
赛季得分
[编辑本段]
常规赛 平均数据表
赛季 球队 出场 时间 投篮 三分 罚球 前场 后场 总篮板 助攻 抢断 封盖 失误 犯规 得分
04-05 公牛 81 23.3 40.1% 25.8% 76.6% 0.9 3.9 4.8 1.5 0.46 0.42 1.67 2.57 8.4
05-06 公牛 82 26.9 46.1% 39.1% 84.3% 1.1 5.0 6.1 1.4 0.49 0.63 1.46 3.07 13.0
06-07 公牛 53 26.5 46.7% 38.3% 84.8% 0.8 4.9 5.7 1.1 0.51 0.45 1.96 3.09 14.1
职业生涯 177 24.4 43.8% 36.1% 80.7% 0.9 4.4 5.3 1.4 0.45 0.50 1.53 2.77 10.5
季后赛 平均数据表
赛季 球队 出场 时间 投篮 三分 罚球 前场 后场 总篮板 助攻 抢断 封盖 失误 犯规 得分
04-05 公牛 6 33.8 40.3% 35.3% 73.9% 1.3 6.8 8.2 2.3 0.17 1.00 1.83 3.33 12.8
05-06 公牛 6 38.0 56.0% 47.6% 85.7% 0.8 8.0 8.8 1.5 0.83 0.33 2.33 3.50 22.3
综合评价] 彪悍与智慧并重,暴力与童趣的化身。大器完成但仍在不断进步中,有实力扮演强队主力或第六人角色。
[进攻] Nocioni不是典型的欧式前锋,他缺乏外线稳定性(虽然有三分能力),出手动作较慢,传导能力一般。主要得分手段是切入内线攻击,一旦得球起步便呈现”壮士不归“的面部表情,如脱轨火车般撞向篮圈。他的弹跳力很好,在NBA已经多次完成人丛爆扣。转身跳投动作熟练,欧式四步上篮堪称一道风景。
[防守] 明肩暗肘小飞踹,Nocioni会用尽所有硬件条件与对手搏斗,为了造一次犯规或一个防守篮板牺牲身体上的任何零件,并趁裁判眨眼的间隙施灰手。善长攻心之术,曾经用小动作惹毛Ron Artest,令整个步行者队暴跳如雷。拥有良好防守意识的他脚步不快,只能勉强跟上联盟杀手级的小前锋,体重和力量无法胜任内线防御任务。
[位置] 虽然篮板能力出色,作风彪悍,Nocioni却没有足够强壮的身体客串大前锋,小前锋是他唯一能够胜任的位置(打SG速度不够)。也许是受阿根廷风格的熏陶,Nocioni的无球意识很好,不需要拿球就能为球队做很多贡献,属于不乏攻击力的蓝领球员。
[其他] Nocioni从小就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玩,加上生气时会满脸通红,因此自比阿根廷漫画人物Chapu(红衣,吃药把身体变小的罪恶客星)。早期职业生涯被认为天赋不足,但用刻苦训练和持续的进步征服国际篮坛拿到西班牙MVP和奥运金牌。虽然已经26岁,每年技术还有新的提高。童心未泯,喜欢整古搞笑(虽然英语水平一般),更衣室的活宝。
[简要经历] 1995年踏入阿根廷职业篮坛,2000年转战欧洲最强职业联盟--西班牙ACB,期间曾被租借到乙级联盟。2004年夺得ACB联赛MVP,夏天签约芝加哥公牛,新秀赛季和Luol Deng平分小前锋时间,季后赛第一场对奇才打出25分18板的NBA生涯高潮。Nocioni第一次受到NBA关注是1999年奥运会美洲预选赛,底线突破在KG和Duncan二人头顶爆扣,迫使美国队教暂停。KG事后说到:”这一下子足够把他扣进NBA。“ 阿根廷国家队奥运会世锦赛夺牌阵容主力。
为什么NBA有些球员拒绝为国效力
美利坚“违约四韵”--NBA大牌拒绝为国家队效力
穿上印有自己国家国徽的球衣,为祖国出战国际比赛,是天经地义的惯例,更是球员与国家间的庄严誓约。然而,在美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NBA的大牌们,还是上演了不为国家队出战的“违约四韵”。
1998,违约是因为漫长的停摆,美国队在这头,12人在那头
1998年雅典世锦赛开赛前,正值NBA停摆期间。劳资双方就美国出征雅典世锦赛一事展开了激烈交锋,最终,参加过亚特兰大奥运会的1996年“梦三”12名球员(包括希尔、雷吉·米勒等人)都拒绝为美国队效力。在球员可能拒绝为国效力的风声传出以后,斯特恩立刻就谴责了那些抵制征战雅典世锦赛的NBA球员,称这种行为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如果球员决定抛弃他们的国家,那是他们自己的决定。”对于球员的这一决定,美国篮协主席格兰尼克警告说,这一不负责任的举动很可能导致美国无缘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作为美国篮球的一员,我十分担忧,球员的举动会严重损害美国篮球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身为球员工会主席,尤因则旗帜鲜明地建议,在NBA打球的工会成员不要为美国队去希腊打球,这一提议甚至得到了“篮球之神”乔丹的支持,“我支持不参加世锦赛,作为目前被制约的一方,我们必须还击。”
随着世锦赛开赛日期临近,忍无可忍的美国篮协,最终向在NBA打球的国家队球员发去一封“最终通牒”。在这封信里,美国篮协询问了球员们是否愿意为国出征雅典,并告诉球员,如果拒绝征召,他们应迅速告知篮协。在通牒最后,篮协甚至警告球员,如果他们无视先前的合同,那么篮协很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劳资谈判持续陷入僵局,球员最终“报复般”的以匿名投票的形式做出了拒绝为国出征的决定,无奈之下,美国篮协只能宣布替换球队中12名在NBA打球的球员,重新组建一支由大学生和在海外效力的美国球员组成的国家队。最终,出现在雅典的NBA大牌球星只有奥拉朱旺一个人——他还是来看球的。由二流球员组成的美国队当然没拿到冠军,只得到第三名,美国队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首次无缘冠军;这次集体罢赛,也成了NBA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2004,违约是因为雅典的安全,美国队在这头,麦迪在那头
出于安全原因,麦迪还是退出了2004年美国国家队
2000年1月,美国篮球协会通过电话会议,最终确定了美国参加今年悉尼奥运会的国家男子篮球队的名单,最后三个空缺由NBA活塞队的希尔、热火队中锋莫宁以及雄鹿队后卫阿伦填补。已经入选的NBA猛将包括加内特、佩顿、史密斯、休斯顿、哈达维、贝克等人。
最凶悍、最惹人注目的当年度NBA常规赛和总决赛双料MVP“大鲨鱼”奥尼尔,早早就拒绝代表美国参加“梦四”,原因是这位300磅的壮汉想和自己心爱的三岁女儿亲热42天,以尽父亲的职责。奥尼尔说:“感谢在前两位就想到我,但每个NBA球员都有义务和责任陪陪家人,不是吗?我并不很喜欢在夏天跑到世界另一端去。”除了奥尼尔外,科比、艾弗森、卡特等人也没有入选“梦四”。
曾经打过两次奥运会的奥尼尔就没入选“梦四”,再加上邓肯在最后时刻退出,让“铁汉”莫宁成为球队唯一一位“纯种”中锋。内线实力欠缺的“梦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力保8场全胜金身不破,可场均净胜分跌到21.6分,半决赛仅险胜立陶宛2分,决赛也不过胜了法国队10分。虽卫冕成功,但“篮球第一国度”的桂冠岌岌可危。
2004年,在经历了两年前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惨败后,美国人对雅典奥运会金牌可谓志在必得。美国篮协一开始列出的“梦六”名单中,麦迪、科比、加内特、基德等人悉数在列,称之为超豪华全明星阵容毫不为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球星们又纷纷离开了。
2004年5月27日,梦六队主教练拉里·布朗无奈地对外界正式宣布,麦迪退出“梦六”。身背“梦六”6号的麦迪曾征战了2003年奥运资格预选赛。 带伤参加比赛,在小组赛的四连胜中场均不到25分钟上场时间拿到14.5分,全队最高;但在最后一场对维京群岛之战上半场快结束时,他背伤复发,缺席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对东道主波多黎各队复出,拿下12分;最终一共出赛7场,场均12.6分。最终,麦迪帮助美国队10战全胜,拿下了美洲锦标赛冠军。
据称,麦迪和雷·阿伦为雅典的安全问题而担忧,所以最终选择了退赛,麦迪更是对“可能出现在每个地方的炸弹担惊受怕”。此外,基德和小奥尼尔要治疗上赛季留下的伤病;卡特和布兰德的伤病让美国篮球官员心生疑问;毕比拒不参赛,却没给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最后给出了“体能不足”的借口);肯扬·马丁正在等待一份自由合同,他可不想因为参加奥运危及自己的健康;加内特和奥尼尔已经拿到过奥运金牌,很早就决定不参加奥运会;马龙的膝盖有伤;科比有心征战,但因案缠身,只能留在国内忙于打官司;就连“梦六”主帅拉里·布朗在活塞时的爱徒汉密尔顿和大本,也在6月份就决定不参加奥运会。
拉里·布朗对此很是意外。“我很惊讶。”他说,“最后我只能对篮协说:‘好吧,让那些愿意来的球员打吧。’”后来,这支人员不整、唯二的大牌是邓肯和艾弗森的“梦六”,没能拿到冠军。
2006,违约是因为吓人的“合同”,美国队在这头,邓肯在那头
在2002年世锦赛和2004年奥运会上,由NBA球员组成的美国男篮仅获得第6名和第3名。负责组建“梦七”的新任美国男篮主管科朗格洛坐不住了。他做出革新,要求每名国家队成员都要签署一份为期三年的保证书。
这个保证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确保了由NBA球员组建的美国国家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却也让一些大牌心生忌惮——因为一旦今年承诺为国出战世锦赛,就要在未来三年的夏天都要参加美国篮协举办的集训营,并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自然会让NBA球员有所顾忌。当时正红的麦迪未能参加国家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他压根不愿签署保证书。“现在,在我职业生涯的这个阶段,如果要我保证在三年内都为国家队效力,我不会接受。”麦迪说,“毫无疑问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参加美国男篮,但我想我的身体不允许我这样做,我不可能在打完82场常规赛和可能要打的季后赛之后再在夏天继续打球。”最终落选“梦七”的艾弗森,也是因为“保证书”而选择了不再为国征战。
此外,“三年义务条例”也让一些老将因担心过度参加国家队比赛而引发伤病,而直接选择退出。邓肯便是这样一个例子。赶在美国篮协公布“梦七”名单之前,邓肯就公开表态,“我已经对国家队的事毫无兴趣。”邓肯不会代表美国队参加日本大阪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成了第一位宣布不参加国家队的NBA球星。保护自身职业生涯的理由,也适合套用在奥尼尔的身上。虽然韦德响应号召后,曾表示有意说服奥尼尔一同出征世锦赛,但赛季初的伤病已经让奥尼尔缺席多场比赛,直到最近才慢慢找回状态,以奥尼尔的岁数,体型以及身上诸多的伤病,他确实已经不适合长途跋涉的连续征战,一旦接受美国男篮的邀请,可能赔上的就是自己的职业生涯。用加内特的话来说:“我想我的身体恐怕冒不了这个险。”
2010,违约是因为自私的心态,美国队在这头,皇帝在那头
2010年,科比退出世锦赛,给了杜兰特成长的机会
北京奥运会上,很多NBA球员都受伤了,比如马刺队的吉诺比利和雄鹿队的博古特。这让NBA老板和球员们冒了一身冷汗,对于参加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的热情,也直线下降。科朗格洛似乎并未认识到形势的严峻。2009年11月,他公开发表乐观言论,称詹姆斯、韦德和波什三位大牌球星可以等到2010年夏天搞定合同后再参加美国队集训,“即使再晚些也没关系。”
对于科比,克朗基洛表示,更不用担心,因为他“已经收到过科比的确认消息”,而其他北京奥运男篮成员也都表示愿意再为国出战,霍华德、安东尼以及德隆·威廉姆斯已锁定了另三个名额,科朗格洛甚至表示,布泽尔、普林斯和里德需要通过竞争才能留在队中。
到了来年4月,情况有所变化。韦德表示,因为合同问题,不准备去土耳其了;科比的态度暧昧不明;只有杜兰特一直表态愿意参赛。最大的笑柄出现在詹姆斯身上,这位一直标榜要为国出征的大牌球星,又准备变卦不去打世锦赛了。詹姆斯公开表示,自己可能不会在世锦赛赛场上出现,他的理由是:“我将会有一段非常忙碌的行程。”
科朗格洛愤怒了。他对此的回应是:“2012伦敦奥运会没有免费的门票。”
“任何没有正当借口就背弃对国家队承诺的行为,都将是带有风险的。”科朗格洛说。他想不到詹姆斯并不服软。“每个美国人都知道我们在2003年就做出过对国家队的承诺,包括我自己。”詹姆斯说,“我并没有想过做出任何伤害他的事情,因为他是个好人,而且我尊重他。但是我不服的是,我们已经为美国队做出的这一切。后来我们没有马上继续谈这个事情了,如果现在,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机会被威胁了,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科朗格洛最终收回了恐吓,也默许了詹姆斯的退赛。随后,安东尼要结婚,小斯得养伤,霍华德和科比感到太累决定不打,保罗、德隆也分别找理由没去土耳其。对这种大牌集体缺席的景象,ESPN专家阿丹德说:“是不是应该说他们有些自私呢?”如果不是杜兰特一柱擎天、发挥出色,星光暗淡的“梦九”恐怕拿不到世锦赛冠军。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支美国队,倒也算得上是历史上配合最默契、球员关系最融洽的“梦之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牌球星的缺阵,或许倒是件好事
西班牙大胜阿根廷夺男篮世界杯冠军,世界篮球的美国时代结束了吗?
西班牙大胜阿根廷夺男篮世界杯冠军,世界篮球的美国时代很可能要结束了,在这次比赛中,美国足球队已经不能领先于各国了,中国队也出局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就像考试一样还有临场发挥一说呢,篮球也有。
2019年篮球世界杯15日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落下帷幕,西班牙队95比75大胜阿根廷,时隔13年再次登上篮球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
西班牙队的防守能力我们之前就见识过,确实厉害。在对阵夺冠热门塞尔维亚队的比赛中,西班牙队仅让对手获得69分。同样是与塞尔维亚队交锋,阿根廷队则让对手得到了87分。
此外,西班牙队的打法灵活,凭借自己的内线优势牢牢掌控前场篮板。小加索尔和卢比奥在本场比赛发挥出色,前者上场25分钟贡献了7篮板、7助攻,后者则砍下20分,贡献了7篮板、3助攻。
这些优势是一些国家队员比不了的,没办法打篮球也要先天优势,也要技巧。随着其他国家的强势崛起,美国队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小,赢得世界杯冠军并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篮球的打法,技巧,也没什么先进性可言。
美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仅仅收获排名第七的历史最差纪录。美国主教练波波维奇的一席话发人深省,“在这个时代,篮球在其他国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世界各地都有很棒的教练和球队,这一点也不奇怪。”
我个人觉得说的很对。
裁判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这是什么逻辑?
首先我们看一下,“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本身正确不正确。
翻开世界杯足球赛史册,许多误判情况及其后续影响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1954年世界杯决赛,匈牙利队的好球被判无效,因此失去了冠军;1986年世界杯1/4决赛,马拉多纳通过手球(上帝之手)帮助阿根廷队淘汰了英格兰队;1998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和英格兰队各自通过一次假摔得到的点球让比分从0:0变成了1:0又变成了1:1;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英格兰队通过假摔赢得的点球击败了阿根廷队;2002年世界杯淘汰赛韩国队接连在裁判的帮助下淘汰了意大利队和西班牙队;201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队通过明显的越位球淘汰了墨西哥队,德国队由于英格兰队的进球被误判无效而淘汰了英格兰队……
当然,至今仍在讨论是不是误判的争议判罚也在其中,比如上文提到的赫斯特之谜;比如上文提到的1998年世界杯1/8决赛中,阿根廷队在2:2打平的情况下通过西蒙尼的摔倒让裁判罚下了贝克汉姆,由此淘汰了英格兰队,这次摔倒到底是不是假摔;再比如2010年世界杯决赛中的关于红牌的判罚……
这些误判或争议判罚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1954年匈牙利队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现在世界足球的格局会怎么样?如果1966年世界杯决赛,裁判判定导致英格兰队3:2领先的进球无效,德国队能不能挺到最后?如果1986年,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被判无效,英格兰队会不会淘汰阿根廷队,甚至最终夺冠?1998年世界杯上西蒙尼的那次摔倒到底是不是假摔?如果2002年世界杯1/4决赛中,裁判没有吹掉莫伦特斯的那个无问题的金球,西班牙队能不能提前八年杀入世界杯决赛甚至夺冠?如果2010年1/8决赛,兰帕德的那次关于门线的射门没有被吹,德国队还能不能击败英格兰队?如果……
由于无限遐想和津津乐道,误判确实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这能成为反对使用门线技术的理由吗?
首先,人们谈论“如果……那么……”到底有什么意义?毕竟讨论得再深入,得出的结论再正确,比赛的结果也无法更改,含冤出局的球队也就此含冤出局了。
那么,难道这些内容仅仅是一种谈资,或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吗?
当然不是,讨论足球史的意义除了能提供谈资和吸引眼球之外,更重要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前事正确之处予以继承,对于前事不正确之处予以改变。就拿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来说,西班牙队凭借传控足球夺得了冠军,那么西班牙队的风格就可以继承;阿根廷队由于中前场大牌球员堆积,中后场不甚强而出局,那么这种情况就值得改变——当然,继承不等于盲从,改变不等于尽弃,比如传控足球是否有效,还是要看使用者的能力和状况。
其实不光足球史,研究、学习整个体育史乃至整个历史最有意义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如果说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那历史不长的民族和国家研究历史干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研究世界历史干什么?如果不能在“增强自豪感”时取前人之长的话,这种“自豪”跟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说“我先前比你阔多了”的行为有什么两样?);至于谈资和关注度,历史事件中,包括历史人物犯的明显的错误在内的各种焦点问题不是不能成为谈资或用来吸引眼球的材料,《三国演义》之类的名著正是这么来的;但这些只是副产品,何况能成为谈资的资料类型多的是,不一定非得用历史人物所犯的明显的错误。
当然,谈资和关注度体现了历史的魅力,那些错误——15世纪的葡萄牙王室错误地拒绝了哥伦布向西航海的方案,明清两代皇帝错误地把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当作科举的独木桥,柯西错误地认为伽罗华的群论无用,拿破仑错误地认为蒸汽机船不可能运行,勒夏特列错误地认为合成氨工业不安全,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被错误地束之高阁,19世纪末欧洲的绘画界错误地认为梵·高的画没有价值……都是人们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如果某某某没犯什么错误的话会怎么样。
对于争议问题也是如此:汉武帝该不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郑和该不该下西洋?伽利略该不该离开帕多瓦大学?拜伦该不该抛却《唐璜》去希腊作战?DDT该不该被推广使用?耗资巨大的登月行动该不该进行……
即便是含冤而的人——苏格拉底、希帕索斯、韩非、塞尔维特、莫尔、伽利略、拉瓦锡、瓦维洛夫……他们的遭遇也很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被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假设,一遍又一遍地扼腕叹息……
但我们难道因此就觉得历史人物的错误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甚至冤屈也是历史魅力的一部分,从而拒绝可以在后世避免错误的办法吗?这么想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就算关注的结果是同情,时光不能倒流,把注意力局限在同情上又有什么意义?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导致大量军士(甚至炮灰)惨的指挥官部署错误可能是最有魅力的错误了,人们难道在扼腕叹息之外,不谋求以后别再犯类似的错误?何况这些错误当中很多不光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后世人们的生活状况!
足球史也是这样,人们在津津乐道那些误判的时候,谁考虑过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谁考虑过让本来可以晋级的球队淘汰会对足球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当然你可以说,影响没那么大;但复仇者觉得,能关注门线技术是否该使用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足球圈内的人士,就是球迷。那么,如果你是球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效力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俱乐部管理者,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俱乐部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足球协会成员,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的国家或家乡的球队身上?如果你是球迷,你怎么能保证下一次误判不发生在你支持的球队身上?就算考虑了输球方球员和球迷的感受,如果在扼腕叹息之外不想办法避免以后的足球比赛再出现类似的误判,这种扼腕叹息又有什么意义?难道要让足球人一代又一代地扼腕叹息下去?
换一个角度讲,既然误判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那么误判也没有理由不是其他体育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篮球来说,在刚刚结束的2013——2014赛季NBA季后赛中,裁判在某些场次的误判为各方球迷所诟病,人们不止一次地提出“如果……那么……”的假设,而时隔二十年,1993——1994赛季NBA季后赛东部半决赛,芝加哥公牛队与纽约尼克斯队的第五场比赛中,公牛队球员皮蓬在关键时刻被判犯规,这次判罚到底该不该判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次判罚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一直为人们所遐想;再比如击剑,2004年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当值裁判七次做出误判,把中国队的得分抹杀,导致中国队输给了意大利队;再比如体操、跳水等打分项目,裁判的主观感受和个人感情往往对比赛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讨论至今的争议情况不胜枚举)。而有些项目(如田径、射击、速度滑冰、冰壶、飞镖、定点跳伞)当中,裁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没有裁判的话比赛就无法进行,同时这些项目很少出现误判或争议判罚,难道为了提高这些项目的魅力,应该通过禁止使用精密的测量设备等方法,让其裁判出现误判或大家都看不出是对是错的判罚?
再假设一下,如果有人研究出了一种培训裁判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裁判在足球比赛中凭借肉眼就能准确判定出高速飞行的球是否越过了门线(哪怕是在赫斯特之谜中的那种情况之下)的话,总不能说,应用这种培训方法会让足球比赛的魅力减少,并且为了不让魅力减少,不能通过这种方法培训裁判吧!
因此,“误判也是足球比赛魅力的一部分”不能成为阻止门线技术的理由。以前没有足够高的技术,球场冤案发生了也就没办法了;但是现在在可以引进门线技术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本着以史为鉴的观念,予以引进呢?
当然,门线技术毕竟有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问题,而且竞技体育需要让公平和效率兼顾,所以它具体使用在哪些比赛中,还是要看比赛更加公平带来的潜在收益能否超过购置、使用门线技术的设备所花费的成本——估计不把钱投资在门线技术上,各大足联和豪门俱乐部的预算也不可能用到叙利亚难民等人身上,与其泡沫化地对转会费进行投资,倒不如让重大比赛更公平一些。
因此,误判魅力论休矣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