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欣赏棒球比赛?

2.mlb在中国怎么叫

3.中国的棒球发展

4.棒球与橄榄球相比,哪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会好一点?

5.为什么说棒球适合中国孩子

怎样欣赏棒球比赛?

中国大学有棒球联赛-中国哪些大学有棒球场

如果看腻了传统意义的球队胜负,不妨关注一下投手的数据,这其实是棒球一个独特的趣味所在。似乎棒球规则在设立、成型之时,就是以投手为中心的,因为棒球每场比赛开始前都会提前公布双方的首发投手,常被媒体称为某某vs某某。而每场比赛后又都会选出一个胜利投手(win)和败仗投手(loss),理论上由他们来承担比赛胜利的荣誉或者失败的责任。某个赛季,一个球团的赢球总数,就是所有投手的胜利数加起来,一个球团的输球总数就是所有投手的败仗数加起来,它们是刚好一样多的(好像韩乔生老师说的。。。)。所以夺冠了谁功劳大、成绩不好谁背锅,也是十分明晰。正因为有这么一个数据,所以在棒球和棒球题材作品中,王牌投手似乎总是受到最大的关注、拿到顶薪,并成为有些球团不计代价争抢的对象。此外,胜投和败投在棒球规则里也不是字面意思。更确切的解释法是:胜投= 球队最后一次取得领先时在场的投手败投= 球队最后一次落后时在场的投手此外,先发投手要取得胜投,必须投满5局。所以如果某先发投手至少投满5局后下场,当时球队领先,就叫“获得了胜投资格”。如果此后球队一直将领先优势保持到终场,则该先发投手获得1次胜利。但一旦坐在场下的过程中,球队被追平或反超,即立刻丧失胜投,胜投将记在球队再度领先或者反败为胜时的在场投手身上。

mlb在中国怎么叫

MLB在中国的称呼:从“美职棒”到“大联盟”。

一、MLB在中国的历史

1、早期引入

MLB作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职业体育联赛之一,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逐渐引入中国。早期的引入主要是通过学校和大学,以及一些外国教练的帮助。而在这个早期阶段,MLB在中国的称呼通常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或“美职棒”。

2、MLB的推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国际体育活动开始进入中国市场,MLB也积极参与其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MLB开始在中国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在中国举办展览赛、培训营以及与中国棒球协会的合作。这些活动逐渐提高了MLB在中国的知名度。

二、MLB在中国的称谓

1、“美职棒”

在中国,MLB最早被称为“美职棒”,这是直译自英文“Major League Baseball”的称呼。这个名称直接反映了MLB的职业性质和在美国的高度地位。尽管直译,但“美职棒”这个称谓在中国的推广中相对较普遍,也易于理解。

2、“大联盟”

随着时间的推移,MLB在中国的称呼逐渐演变为“大联盟”。这个名称更为简洁,更容易被中国球迷接受。同时,它也有助于避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因为“大联盟”直接传达了MLB的核心概念,无需太多解释。

3、区域差异

尽管“大联盟”是MLB在中国最常见的称谓,但在不同的地区和语言背景下,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香港和台湾地区,MLB可能被称为“美国职棒”,这与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更为契合。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地域广泛,语言多样的特点。

中国的棒球发展

1872 清政府派出一队30人的男学生去美国留学,作为中国“自强运动”的一部分。这批学生很快接受了美国的文化,并成立了“东方棒球俱乐部”

1879 12岁的时候,搬到夏威夷与哥哥同住。这个未来的革命家就是在夏威夷学会了棒球,后来又通过运用此项活动来达到他的政治目的

1881 由于过度的美国化,中国交流学生被召回中国,在回程途中在旧金山接受了奥克兰棒球俱乐部的挑战,并且击败了该球队

1895 中国三所院校——北京汇文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同舟大学都组织起了棒球活动

1905 6月2日,来自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棒球队和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棒球队碰面,最后圣约翰学院赢得了这场被誉为大陆第一次两支中国球队间的比赛

1907 中国首次正式的大专院校间比赛在北京的同舟大学和汇文大学间展开

1911 在中国大革命前夕,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湖南省省会长沙建立了棒球协会。而在长沙的棒球圈子中,主要是作为掩护,来教年轻人如何投掷手榴弹

1911 中国海外棒球俱乐部,在夏威夷成立,在旧金山的一次表演赛中击败了当时的纽约巨人队

1914 一个美国传教士,维拉德 L. 纳什,在苏州大学任物理系系主任,组织起了华东地区6所大学的体育协会。圣约翰大学获得第一年的棒球联赛冠军。到1920年,联盟已经扩充到8支队,该项赛事一直持续到1925年

1915 中国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棒球赛,仅次于菲律宾,获得亚军

1932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的半年后,在美国的太平洋联盟中的两支球队分别以日本,中国投手先发,上演了抗日战争的翻版。萨克拉门托参议员队的先发日本投手是夏威夷出生的 kenso nushida,而奥克兰橡树队的先发投手是当地的美籍华人李庚洪,他已经是第二代美国的中国移民了

1941-1945 为反对战俘集中营,棒球在被战争撕裂的亚洲展开,在美国,日本军队和战俘中进行。这跟美国内战时的情形很相似

1959 在领导的中国,三十多个省份的,军事的,城市的球队参加了首届“新中国棒球锦标赛”

1975 之后,棒球运动正式在中国恢复

1976 香港组织起第一个棒球小联盟,球员全部是华人

1986 在Peter O’Malley执导下的洛杉矶道奇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为天津体育文化中心建造了一个棒球场

1988 中国举办了第一次正式的棒球锦标赛——北京世界锦标赛,参加者都是十一二岁的男孩

1996 第一次有一支日本职业队到中国来,与中国国家队打了两场比赛。这支由22人组成的队伍主要成员是来自名古屋市的中日龙队和神户的欧力士队的选手

2002年5月

中国棒球协会和PBL(Postive baseball Limited)建立了4支棒球队

北京猛虎

天津雄狮

上海金鹰

广东猎豹

一个月的联赛后,天津雄狮加冕为中国职业棒球联赛的第一届冠军

2002年6月

PBL公司安排中国国家队走访美国孟菲斯,田纳西两地,与美国NJCAA(全美学院运动协会)的全明星队进行5战3胜的挑战赛。美国大学生全明星对在第五场比赛的第九局击出戏剧性的再见本垒打,以3比2获得挑战赛的胜利

2002年9月

中国棒球协会与王朝体育市场发展有限公司(Dynasty Sports Marketing LTD)签署了一纸6年的合同,合同期治2008年奥运会。(王朝体育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是由PBL,JSM(J.Sasaki Marketing)和Jack Inc. 合资的新公司)合同包括了中国棒球联赛,中国国家棒球队,中国青棒球联赛,中国高校棒球联赛以及中国青少年棒球选手选拔计划(swing for the wall)的所有商务运作、推广内容

2003年3月

中国棒球协会任命Tom Mccarthy 为中国职业棒球协会的副主席。Tom Mccarthy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任命为中国官方体育组织委员的美国人

2003年4月

中国棒球协会和王朝公司启动了第一个全赛季,为期3个月的职业棒球联赛。联赛有48场常规赛和5场冠亚军决赛

2003年7月

中国职业棒球联赛是中国体育届中,在SARS之后第一个重新开赛的联赛,并且成功的在天津商业性的运作了第一届全明星赛

2003年8月

北京队在激动人心的冠亚军第5场比赛中,在第11局以5:4获得胜利,加冕冠军

2003年9月

王朝公司撮合了中国棒球和美国大联盟的一个特殊的合作。2位美国大联盟球星:洛杉矶道奇队的Jim Lefevbre和波士顿红袜队的Bruce Hurst分别担任了中国国家队的经理和投手教练,协助国家队备战2003年亚洲棒球锦标赛暨奥运会预选赛。Lefevbre和Hurst成为第一次国字号球队使用的美国经理和教练

2003年9月

中国国家棒球队抵达美国亚利桑那,作为大联盟球队西雅图水手队的座上宾,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

2003年10月

中国国家棒球队在日本的札幌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在争夺第三名的决赛中仅以1比3输给中华台北队,获得第四名,并且将中华台北送入奥运会决赛圈

2003年11月

王朝公司撮合了中国棒球和美国大联盟的一个为期2年的合作,包括了国家队的训练,国家青年队的发展以及交换球员的方针。这是中国体育史上首次与美国职业运动联盟的合作

棒球与橄榄球相比,哪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会好一点?

棒球与橄榄球相比,哪种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会好一点?

说到棒球,你会想到什么?

在朋友圈提出这个问题后,我收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有人说,棒球是动画片中遥远的童年回忆:

《哆啦A梦》里大雄打棒球次次被胖虎揍;戴拿奥特曼用棒球打败了怪兽;《猫和老鼠》里有打棒球的桥段。

有人说,对棒球最深的印象来源于乔丹,他第一次退役时曾去打过棒球。

有人说,商场里的MLB和NY,那个配色很好看的鞋和价格不低的棒球帽。

有人说,是美国人喜欢的项目吧,在亚洲日韩好像更流行。

有人说,甲子园、金足农,热血和青春,大谷翔平二刀流。

很少有人把棒球和中国联系在一起,这未免让人有些遗憾。

毕竟,回望久远的棒球发展史,中国棒球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影响过很多人,我们并不比日本人接触棒球晚,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很好的传承。

1873年,棒球传入日本,而在此前一年,清政府送30位男青年去美国留学,他们在那里成立了“东方棒球俱乐部”。

1877年,还不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在耶鲁留学,他加入了“中华棒球队”并把这项运动带回了国。

詹天佑(后排右二)在“中华棒球队”

又过了两年,12岁的去夏威夷与哥哥同住,在这里邂逅了棒球。

1900年之后,棒球在国内时兴起来,大革命前夕,同盟会在长沙成立了中国棒球协会,他们不仅练习打棒球,还练习投掷手榴弹。

建国以后,棒球作为当之无愧的“军球”,在1952年第一届解放军运动会上是最受瞩目的项目。

1952年至1960年短短8年间里,全国性棒球比赛达10次以上。

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时,包括解放军在内的参赛队伍多达24支。

那时棒球在国民中的普及度可比现在高多了。

但这项漂洋过海的运动来到中国,备受推崇也饱受争议。

前有北洋政府觉得棒球太过“美国化”,后有1960年特殊年月里棒球被改造成“空白”项目。

直至1974年,离开大众视野的棒球才重新出现在全国比赛的舞台上。难过的是已有不止一代棒球运动员在遗憾中与棒球终身作别,而棒球的再次普及,还需等待新的天时地利人和。

1984年以后,棒球在东部地区的大学校园里小范围流行起来。1996年,中国女垒拿下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到了2002年,我国有了自己的棒球职业联赛。

2007年,MLB进入中国,给了小众的中国棒球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好机会。

费城费城人队的王洋

中国,这个棒球的荒漠,逐渐开出自己的仙人掌来。

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的00后小球员开始接二连三地被MLB签约去美国发展。

费城费城人队的王洋、密尔沃基酿酒人队的赵伦、寇永康和伊健,是目前在小联盟的中国球员。

他们在棒球的荒漠上行进着,是这块荒漠上的勃勃生机,他们相信,荒漠迟早能开出花来。

为什么说棒球适合中国孩子

棒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并没有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群众基础相当的薄弱。棒球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游戏性、军事性、竞争性和智慧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现代棒球运动遍及世界五大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广泛开展。美国、日本、古巴等国家最为盛行,推崇为“国技”。棒球也早就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虽然在下一届的伦敦奥运会上没有棒球项目,但我们相信棒球运动会尽快回归奥运大家庭的。

1 棒球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棒球的雏形就随之产生。棒球是从英国的板球运动演变而来的,早期叫做圆场棒球或新英格兰球。1845年,在纽约市年仅25岁的小亚历山大·卡特怀特(Alexander Cartwright Jr.)确立了棒球运动的第一套标准规则,因此,他也被尊为棒球之父。1846年,在新泽西,在两支有组织的球队——尼克儿博克尔(New York Knickerbockers)与纽约9人(New York 9)队之间举行了全美第一场棒球比赛。1869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支职业棒球队:辛辛那提红袜队(Cincinnati Red Stockings)。现在的两个美国棒球联盟——国家联盟创建于1876年;全美联盟则于1901年成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棒球已经成为美国的国球。每年两个联盟冠军队之间为争夺棒球最高荣誉而进行的系列赛,所吸引的电视观众甚至可以与美国宇航员的首次月球漫步相媲美。美国人热衷于棒球运动,正如日本人崇尚柔道和相扑,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都已成为他们各自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篮球不同的是,棒球并没有在世界其他的地方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因而它是完全美国化的。因此,可以说棒球的文化是与美国的文化息息相关的(雅克·巴尊,1954)。

2 棒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

2.1 回归宁静的大自然寄情山水,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儒家子弟仕途成功,虽身处闹市却仍营造庭园,法自然于自家;出世则沉浸在“种豆南山下”(陶潜:《归园田居》),“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中。现代人虽然远离自然山水,可是精神上却对它有着无比的向往与眷恋。每年的旅游黄金周全国各处景点都人满为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道家看来,道、天、地、人都是自然存在的,道本身就是自然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道家把人类看成自然界这个大循环圈的一部分,因此,人应该效法自然界。应当自觉遵守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护大自然良好的生态,也即自然质朴之态,自然界和谐地存在与发展。正如乡土氛围的棒球崛起,是为应对第一次工业化革命给美国带来的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严重恶果,道家自然主义的提出与流行也是在应对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的奴隶制生产关系被新兴的封建制生产关系所替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动荡及迷惘而产生的。它们都是通过寻求对传统的乡土社会的回归,回到大自然中去,也就是回到社会关系变革之前的那种状态下,从而消除人们因为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而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与茫然。

2.2 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美好追忆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曾如此描述理想中的社会:“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君,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志老,不相往来”(老子:《道德经》)。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反观现代社会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生态上的种种弊端,人们对老子所描摹的传统乡土社会在精神上的眷恋与神往一直都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在这一方面,人们对乡土社会精神上的神往与回归与棒球的创始初衷则是完全一致的。

2.3 强调自由的时间而不受其限制

人只要生存于世上,就不可能摆脱时间的束缚与羁绊。不可能独立于时间之外而存在,只能是为时间所消融。中国传统的儒道两家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儒家强调的是人及其活动存在时间之中,而道家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终极追求。强调人的精神与时空并存。道家更推崇“物我一体”,“心游于无物之初”,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又因为“天地境界”是最高明的境界,所以它无所不能。就棒球以及道家学说与时间的关系来看,两者都强调不受时间的束缚与羁绊,强调行为的自在、自主与自由,虽说最终的境界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出发点还是完全一致的。

2.4 对事理细节之重视

重视平常艰苦的劳动,强调行为的过程,注重细节,享受行为的过程,结果本身并不是惟一重要的因素。传统的儒家修身养性之道:格物致知、修齐治平,都强调的是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身,至于最终的结果并不是十分看重(唐凯麟,张怀承,1999)。棒球在诞生之初,并不是为了要争取行为的最终结果——比赛的胜利,而是为了行为过程的本身。作为一种体育娱乐活动,它是为了在和谐、宁静的乡土氛围中,通过比赛本身来忘掉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环境的破坏、生活的单调乏味以及城市的喧嚣与浮华。

2.5 特别强调“家”的重要性

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建构单位,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人,而是一家或一个家族,它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起点与终点(费孝通,1985)。传统的儒家修齐治平,首先是修身齐家,修身并不是为了自己飞黄腾达。个人的前程似锦,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更好地“齐家”,为了更进一步的治国平天下。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家或是家族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只有在融于家族的利益,与家族的利益保持一致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的才华更好地发挥才有了动力。即使最终封侯拜相,真正达到了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他还是要衣锦还乡的,其目的是为了光大门楣,使家人及族人得到荣光。棒球比赛的规则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家”,也就是本垒的重要性。它也是比赛场上一切活动的起点与终点,是活动最为密集的地方。这正如我们传统社会的“家”的地位与作用是完全相同的。

3 我国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现状

3.1 分布情况

从1984年至今,历届高校棒球比赛参加的队伍基本上以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广东等地区高校队伍为主,主要集中在沿海、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西北、湖北等地区还基本上是空白。分布很不平衡;这一点我们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在全国高校棒球运动中,形成了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中心,北京市各高校为纽带,带动周边地区棒球的蓬勃开展和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中心,上海市各高校为纽带,带动周边地区棒球的蓬勃开展。其它各区是开展一些零散性的活动,在全国形成了从东往西,棒球基础越来越薄弱的趋势。

3.2 组织形式

从组织形式来看,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是以成立棒球协会的形式开展的,有些学校拥有自己的棒球运动队,有些学校还专门开设有棒球课,且每节参加训练的人数能达三四十人,如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贸易大学等众多大学已把棒球列入体育教学课程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现有棒球队有大约30多支,成立了两大协会。在北方,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棒球分会,北方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棒球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并经常组织棒球比赛活动;华东地区1998年3月成立了上海市大学生棒球协会,它的行政领导是上海市教委,隶属于上海大学生体育协会,协会成员由华东地区的9所高校组成是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其它地区,在外教与外国留学生们的影响下,有时组织一些棒球活动,主要是校内的学生间、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进行的友谊赛,如2003年武汉大学棒球协会与留学生进行的棒球友谊赛,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中外学生的思想文化交流和中外学生的友谊。

3.3 竞赛活动

目前棒球比赛在北京,上海等高校开展的很好;每年定期举行一届全国高校棒球锦标赛,参赛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比赛也越来越激烈,观赏性也越来越强。另外,北京地区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中心,北京市各高校为纽带,经常开展棒球联赛;上海地区在上海大学生棒球协会的组织下,带动了上海及周边城市进行棒球联赛。

3.4 参加人数

从参加人数来看,目前参加棒球运动的主要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据调查,每年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北京大学生棒球联赛等这些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对棒球的关注,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另外,很多人也都在关注着中国的棒球联赛,但年龄上却出现了“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老人与小孩关注棒球运动的人数相对于青年人来说多一些。

4 结束语

从总体来看,棒球的文化内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相吻合的。我们深信,中国棒球的文化前景是令人欣慰的,它必将为棒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普及与发展缔造坚实的、良好的文化基础。